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期刊简介

               《医学临床研究》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医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1-7171,CN43-1382/R)的医学临床类科技期刊。原名《湖南医学》,1984年10月创刊,由我国著名医学专家柳用墨教授任主编,1985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2002年更名为《医学临床研究》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多年来,本刊先后获得国家、省级一级一类优秀科技期刊奖多项,2000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4月再进入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被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的宗旨是:注重学术,讲求质量,力创精品,为医学临床事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设有论著、临床研究(含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影像、麻醉等)、诊疗经验、护理园地、病例报告、医院管理等常规栏目,间有院士(专家)论坛、院长笔谈、述评及专题论述等特色栏目。目前稿源已涉及全国各省、市(区)及香港特区。  《医学临床研究》为月刊,每月26日出版,大16开本,192页,铜板纸印刷,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12期,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42-13,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编辑部亦可办理邮购。邮局汇款: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省卫生厅内)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邮编410008。银行汇款:开户名称: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开户银行:中国银行长沙市湘雅支行开户账号:610657349900Email:jcr_cs.hn@vip.163.com网址: http://www.jcr.net.cn联系电话(传真):0731-84824007。                

谈血脉康胶囊与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5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3-04-12 15:22:00

目的观察血脉康胶囊与针灸配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血脉康胶囊配合针灸针刺风池、气海、关元、舍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针剂30ml静脉滴注,l~L/'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以益气活血,扩张血管促进微循环,增强微循环血液灌注为治则,本文提示血脉康胶囊与针灸结合是治疗中风后偏瘫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中医益气活血、行气通络的治疗方法,以血脉康胶囊配合传统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5O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共观察了神经专科门诊及神经科住院患者100例,并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期间患者依从性良好,无中途退出观察者。治疗组50例,男38例,女l2例;年龄46—76岁;其中缺血性中风40例,出血性中风l0例。对照组5O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其中脑梗死36例,脑出血l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对于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详细评分(采用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诊断均按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纳人标准:符合脑梗死或脑出血诊断标准,病程在半年以内的面瘫、肢体偏瘫患者;排除标准:病程超过半年以上,无明显面瘫、肢体偏瘫的患者,或短暂脑缺血(TIA)发作、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脑外伤、颅内占位病变、代谢障碍、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智能障碍和深昏迷患者。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即: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胞磷胆碱钠活化脑细胞、氯比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尼莫地平控制血压等。治疗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中医“益气活血、行气通络”为治疗原则,采用内服血脉康胶囊3粒,3次/d。配合针灸治疗。针刺取穴如下: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风池;合谷为主穴。配穴:上肢配肩髂、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配环跳、承扶、委中、梁丘、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太冲;痉挛严重上肢配天井、尺泽、十宣,下肢配梁丘、膝阳关、犊鼻。手指拘挛者配阳池;足下垂者配申脉、照海、丘墟;大腿抬举无力者配承扶、阳陵泉;小腿后曲不能,胫部发紧者配承山;口角歪斜者配地仓、颊车、下关、承浆等穴。毫针以强刺激为主,1次/d,留针30rain,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30ml,静脉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评定疗效。

  1.3疗效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I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一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一45%,生活部分辅助;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l8%。

  2结果

  2.1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经统计学处理,)c2=12.31,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见表2。

  

  由表2分析可以看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针药结合能明显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同时也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3讨论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在不断地增高,是危害人类健康,致残、致死、复发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的结果表明,脑血管病居三大死因首位。我们体会中医“益气活血、行气通络”的理论在脑中风偏瘫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中药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口服血脉康胶囊3粒,3次/d。该药由鲜松叶、葛根、珍珠粉等组成,内含天然萃取的前花青素、葛根素等黄桶类、多酚类、萜类有效成分,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进而达到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J。在针灸处方上以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气海益气固脱;血海行气活血;足三里、三阴交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关元、合谷能改善脑供血。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往往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现痉挛状态,其中上肢呈屈肌痉挛并内旋,手指握屈,下肢呈伸肌痉挛并足内翻,此时,上肢针刺应以伸肌组的穴位为主,下肢以屈肌组的穴位为主,增强拮抗肌的运动功能,符合现代康复治疗理念,药物与针灸相结合相得益彰,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