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医学临床研究》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医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1-7171,CN43-1382/R)的医学临床类科技期刊。原名《湖南医学》,1984年10月创刊,由我国著名医学专家柳用墨教授任主编,1985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2002年更名为《医学临床研究》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多年来,本刊先后获得国家、省级一级一类优秀科技期刊奖多项,2000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4月再进入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被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的宗旨是:注重学术,讲求质量,力创精品,为医学临床事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设有论著、临床研究(含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影像、麻醉等)、诊疗经验、护理园地、病例报告、医院管理等常规栏目,间有院士(专家)论坛、院长笔谈、述评及专题论述等特色栏目。目前稿源已涉及全国各省、市(区)及香港特区。 《医学临床研究》为月刊,每月26日出版,大16开本,192页,铜板纸印刷,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12期,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42-13,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编辑部亦可办理邮购。邮局汇款: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省卫生厅内)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邮编410008。银行汇款:开户名称: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开户银行:中国银行长沙市湘雅支行开户账号:610657349900Email:jcr_cs.hn@vip.163.com网址: http://www.jcr.net.cn联系电话(传真):0731-84824007。
药物清洁:一场危险的健康赌局
时间:2025-08-11 11:29:23
近年来,一种将药物用于日常清洁的“偏方”悄然流行:阿司匹林粉末洗头宣称能去屑止痒,抗生素溶液拖地号称可杀菌消毒,消炎药甚至被加入浇花水中“促进植物健康”。这些看似便捷的操作背后,却隐藏着医学专家反复强调的严重健康隐患。
当药物变成日常清洁工具:危险的流行趋势
部分商家以“生物科技”为噱头,销售无质量认证的阿司匹林、抗生素粉末,声称将其加入洗发水或清洁剂中能实现“强效去污”。调查发现,这类产品既无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也未标注有效成分浓度,部分店铺建议的用量差异极大,从单次1克到3克不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黄国鑫明确指出,农业用阿司匹林严禁直接用于人体清洁,随意调配浓度可能引发灼伤或药物中毒。
滥用后果一:耐药菌危机已从医院蔓延至家庭
某真实案例中,家庭长期使用阿莫西林溶液拖地,导致地板耐药菌大量滋生,家中3岁儿童反复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抗生素治疗后效果极差。研究数据显示,此类滥用行为可使环境中真菌感染率飙升30%以上。更可怕的是,这些耐药菌会通过下水道进入公共水域,加速“超级细菌”的全球传播。专家警告,若持续滥用抗生素,未来可能面临无药可医的困境。
滥用后果二:看不见的过敏风暴正在酝酿
阿司匹林过敏反应具有遗传特性,轻则出现皮肤红斑、瘙痒(发生率约5%),重则导致喉头水肿甚至休克。自行调配洗头液时,药物经高温水蒸气雾化,可能通过呼吸道引发过敏。更危险的是,多数人首次接触低剂量药物时不会立即过敏,但随着持续使用,免疫系统逐渐敏感化,最终在某个临界点爆发严重反应。曾有患者因长期用药物洗头,导致头皮屏障受损,过敏原穿透率增加300%,演变成慢性接触性皮炎。
滥用后果三:人体微生态遭受毁灭性打击
健康头皮表面存在20余种共生菌群,它们构成天然的生物防护膜。当抗生素洗头液无差别杀灭这些“卫士”,马拉色菌等致病真菌便会乘虚而入,这正是越洗头头屑越多的根本原因。肠道菌群同样脆弱,拖地残留的抗生素经皮肤接触或呼吸摄入,可能破坏消化道内500-1000种微生物的平衡,诱发腹泻、营养不良等连锁反应。医学影像显示,长期暴露于药物清洁环境的人群,其肠道菌群多样性比正常群体低40%。
正确用药的三重防护准则
1.严格区分治疗与清洁边界:抗菌药物属于处方药,需经专业诊断后使用。即使是阿司匹林这类非处方药,其外用途必须遵循说明书标注的适应症。
2.警惕“天然无害”陷阱:农副产品店销售的所谓“植物提取物”,实际检测发现超60%含未申报的合成药物成分,选择清洁剂应认准“卫妆准字”或“消字号”。
3.环境消毒替代方案:对地板杀菌可用75%酒精(停留10分钟)或含氯消毒剂(浓度500mg/L),这些成分在自然环境中更易分解,不会产生持久性药物残留。
医学界正在建立“药物环境残留监测网络”,已在水体中检出18种常见抗生素成分。这些看不见的药物分子通过食物链循环,最终可能以更高浓度回到人体。停止药物滥用不仅是为自身健康负责,更是守护人类共同的生命防线。当您下次看到“神奇药粉”广告时,请记住:真正的健康,从不该建立在对药物的错误使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