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期刊简介

               《医学临床研究》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医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1-7171,CN43-1382/R)的医学临床类科技期刊。原名《湖南医学》,1984年10月创刊,由我国著名医学专家柳用墨教授任主编,1985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2002年更名为《医学临床研究》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多年来,本刊先后获得国家、省级一级一类优秀科技期刊奖多项,2000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4月再进入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被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的宗旨是:注重学术,讲求质量,力创精品,为医学临床事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设有论著、临床研究(含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影像、麻醉等)、诊疗经验、护理园地、病例报告、医院管理等常规栏目,间有院士(专家)论坛、院长笔谈、述评及专题论述等特色栏目。目前稿源已涉及全国各省、市(区)及香港特区。  《医学临床研究》为月刊,每月26日出版,大16开本,192页,铜板纸印刷,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12期,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42-13,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编辑部亦可办理邮购。邮局汇款: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省卫生厅内)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邮编410008。银行汇款:开户名称: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开户银行:中国银行长沙市湘雅支行开户账号:610657349900Email:jcr_cs.hn@vip.163.com网址: http://www.jcr.net.cn联系电话(传真):0731-84824007。                

末伏养生:清补平衡抵御秋老虎

时间:2025-08-13 10:55:52

随着2025年8月13日的到来,末伏已接近尾声,但夏秋之交的天气仍像一位反复无常的舞者——清晨裹着薄纱般微凉,正午却骤然换上炽热的面具。这种"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的独特气候,不仅考验着人体血管的弹性,更让经历盛夏炙烤后的脾胃如同被掏空的粮仓,亟待科学调理。此时饮食保健的核心,恰似天平的两端:一端需以"清"为纲减轻负担,另一端要以"补"为目夯实根基,二者平衡方能筑起季节更替时的健康屏障。

清:给肠胃按下"复位键"

清淡饮食绝非简单的寡淡无味,而是通过"三低一少"的智慧组合,为超负荷运转的消化系统创造修复环境。低油策略主张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替代动物脂肪,就像用清泉冲洗油腻的管道,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沉积风险。实验显示,将每日食用油控制在25-30克(约2汤匙),可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18%,这相当于给血管穿上了一层透气防护衣。

控盐工程则需要更精细的操作。除了肉眼可见的食盐,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如同潜伏的特工,腊肉、酱菜等腌制食品的钠含量往往是新鲜食材的5-8倍。巧用柠檬汁的酸爽、香草的芬芳来替代部分盐分,既能唤醒味蕾,又能避免血压像过山车般波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末伏时节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这种忽冷忽热的环境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低盐饮食相当于为血液循环安装了"润滑系统"。

补:构筑营养"防御工事"

在清热之余,适时补充优质蛋白质就像为身体雇佣了一支修复工程队。每公斤体重每日摄入0.8克蛋白质的标准下,鱼肉、虾类等白肉因其易消化特性成为首选,其富含的ω-3脂肪酸更能缓解秋季干燥带来的慢性炎症。对于脾胃虚弱者,可将肉类与山药、芋头等薯类同炖,淀粉的包裹作用能使蛋白质分子更温和地释放,如同为肠胃铺设了缓冲气垫。

微量元素补给则需要采用"彩虹策略":深绿色蔬菜提供叶酸和镁、橙黄色果蔬富含β-胡萝卜素、紫黑色食物含有花青素。这种色彩斑斓的饮食结构,相当于为免疫系统配置了多频段雷达,能更精准识别季节交替时潜伏的病菌。特别推荐将菌藻类纳入日常菜单,香菇中的多糖成分经热水浸泡后,其免疫激活效果可提升40%,如同为白细胞装备了高性能扫描仪。

清补相济的实战方案

针对"秋老虎"午后高温的特点,可设计"早晚温补、午间清凉"的饮食节奏。晨起一碗小米南瓜粥搭配水煮鹌鹑蛋,既补充夜间消耗的糖原,又不会加重晨间倦怠;正午来份凉拌木耳鸡丝佐以荞麦面,利用膳食纤维的吸附作用带走肠道多余油脂;傍晚用莲藕排骨汤平补,莲藕中的黏液蛋白能修复胃肠黏膜,就像为消化道贴上天然创可贴。

对于特殊人群更需要个性化方案:办公室人群可常备杏仁、核桃等坚果,其富含的维生素E能中和电脑辐射产生的自由基;户外工作者则需增加红豆汤、淡盐水等饮品,每丢失1%体重的汗液就需要补充15毫升水分,这个比例相当于每小时饮用标准咖啡杯的量。老年人建议将三餐拆分为五餐,采用"三勺主食+两勺蛋白质+四勺蔬菜"的拳头计量法,既保证营养密度又避免过量。

季节更替时的饮食调整,本质上是对自然规律的智慧顺应。当我们在餐盘中协调好"清"与"补"的比例,便如同为身体安装了智能温控系统,既能缓冲外界气候的剧烈变化,又能持续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源泉。这份传承千年的饮食哲学,正等待着现代人用科学视角重新诠释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