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医学临床研究》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医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1-7171,CN43-1382/R)的医学临床类科技期刊。原名《湖南医学》,1984年10月创刊,由我国著名医学专家柳用墨教授任主编,1985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2002年更名为《医学临床研究》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多年来,本刊先后获得国家、省级一级一类优秀科技期刊奖多项,2000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4月再进入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被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的宗旨是:注重学术,讲求质量,力创精品,为医学临床事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设有论著、临床研究(含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影像、麻醉等)、诊疗经验、护理园地、病例报告、医院管理等常规栏目,间有院士(专家)论坛、院长笔谈、述评及专题论述等特色栏目。目前稿源已涉及全国各省、市(区)及香港特区。  《医学临床研究》为月刊,每月26日出版,大16开本,192页,铜板纸印刷,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12期,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42-13,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编辑部亦可办理邮购。邮局汇款: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省卫生厅内)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邮编410008。银行汇款:开户名称: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开户银行:中国银行长沙市湘雅支行开户账号:610657349900Email:jcr_cs.hn@vip.163.com网址: http://www.jcr.net.cn联系电话(传真):0731-84824007。                

首页>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湖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
  • 国际刊号:1671-7171
  • 国内刊号:43-138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国家期刊方阵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2001年第02期

铜针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颜学德;黄建华;郭新程

关键词:血管瘤, 海绵状/针灸疗法, 铜/治疗应用
摘要: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疗效好、较手术痛苦少、方法简便易行,可不或少影响外貌和功能、出血少等优点[1]。但系统用于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报道不多。本院于1994年至2000年10月应用铜针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39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3例,女16例;2~6岁9例,7~18岁14例,19岁以上16例。曾行手术切除后复发2例,行硬化剂治疗未愈者3例。病变部位分别为颊部11例、颈部5例、舌7例、口底3例、眼睑4例、耳廓1例、唇部6例、唇颊部联合海绵状血管瘤2例。1.2 手术方法选直径1~3 mm的铜线,按需要截成不等的长度,将一头磨尖,另一端弯成圆形。用砂纸将铜针外膜擦净,使纯铜外露,高压灭菌备用。术区经严格消毒,在必要的麻醉下,用与铜针直径相近的注射针头在血管瘤外缘正常皮肤处刺入,见针头内有血液溢出后拔出针头。再将备用的铜针用灭菌后的砂纸擦亮,沿刺孔刺入,直达血窦,每隔1~2 cm刺入一针,血窦内的铜针相互接触。待局部水肿渐消、针已松动,并见似脓性坏死的血栓样物自针孔周围溢出时拔针,反复挤出瘤体内坏死物,并加压包扎1周。铜针留置时间为5~7 d。其中舌、眼睑、口底部位共14例经铜针刺入血窦后通4.5~6.0 V直流电15~30 min,见正极铜针周围组织变黑,负极铜针周围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物后拔针,舌及口底术区缝合,眼睑处行加压包扎。1.3 疗效标准显效:局部肿块消失,体位性充盈消失。有效:肿块范围缩小,体位性充盈范围缩小。无效:与治疗前无变化。2 结果2.1 疗效有效25例(64.1%),显效14例(35.9%),其中有10例为1次治疗,另4例为2~3次治疗。且部位均表浅,血管瘤范围小,直径在6 cm以下。